湯嘉琛
  “幾乎每周都有貪腐官員落馬”,這樣的局面已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剛剛過去的一周,最新加入落馬官員名單的,就包括國家信訪局副局長許傑、湖北省副省長郭有明、江蘇新聞出版局副局長蔣國星、東莞市厚街鎮人大主席團副主席林偉忠等。這還不包括掌握一定權力的“準官員”,比如正被調查的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蔡榮生,報道稱其受賄金額可能有數億元。
  官場腐敗亂象遍佈整個行政體系,無疑是讓民眾詬病最多的社會問題之一。按照常理,每當有貪腐官員落馬的新聞爆出,那些痛恨“官場碩鼠”的公眾應該拍手稱快才是。然而,如今有一種頗為弔詭的輿論格局是,儘管問題官員被調查、被免職、被雙規的新聞源源不斷,但它們已很難在社會上引起轟動。
  究其因,一方面是因為如今因貪腐而仕途折戟的官員太多,即使再高級別的官員涉案,即使貪瀆數額非常巨大,公眾也已很難再感“震驚”。可資茲證明的是,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反貪污賄賂工作情況的報告》顯示,從2008年1月至今年8月,各級檢察機關立案偵查縣處級以上國家工作人員13368人,其中廳局級1029人、省部級以上32人。無需強調的是,應該還有不少問題官員尚未被揪出。
  另一方面,在圍觀多年的反腐新聞之後,公眾心裡也十分清楚,即使一個貪官倒下去了,還會有千千萬萬個貪官“前腐後繼”。如今的官場腐敗早已不再是個案,而是呈現出密集高發態勢,國土、交通等部門甚至成了公認的“高危崗位”。最典型的例子是,從1997年的曾錦城到2010年的董永安,河南省13年間已有五任交通廳長先後落馬,以至於河南省交通廳在坊間被戲稱為“政壇百慕大”。
  除此之外,近些年落馬官員們的貪腐故事也越來越“俗套”,難以再讓公眾感到意外。從手段上講,無非是利用手中的財權、行政審批權、人事任免權等公權力去置換私利;從表現上講,貪污受賄、包養情婦、提拔親屬等庸俗的“劇情”一再重演;而從貪腐官員的成長經歷來看,他們的人生軌跡都比較類似,無非是“一個苦難的童年—一個奮鬥的青年—一個上升的中年—一個悲慘的晚年”。
  反腐新聞難以在社會上引起轟動,並不是反腐制度建設應有的狀態。這種現狀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眾參與反腐監督的熱情已不再像以前那樣高,他們也不大相信既有的反腐制度會對問題官員“動真格”。由此導致的一種後果是,那些心存貪腐念頭的官員可能會對當前的權力監督體制、反腐肅貪制度失去敬畏心。
  要想改變這種現象,重拾公眾對反腐工作的信心,首要一點是進一步增強鐵腕反腐的力度,改變“只打蒼蠅不見老虎”的局面。薄熙來事件充分表明,“老虎”級的貪腐官員是真實存在的,民間和媒體上也有不少關於“打虎”的猜想,但在目前被查處的問題官員中,基層小吏是絕對主體,總體層次偏低。可事實上,從反腐成效和制度威懾的角度來說,多打“老虎”才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反腐要“動真格”,不能搞“選擇性反腐”。所謂的“動真格”,就是要在反腐制度建設方面,讓民眾看到誠意。關於反腐的路徑問題,其他國家已經有不少成功經驗,甚至已經形成很多基本共識,中國只要拿出革故鼎新的勇氣即可。比如,眾多國家都在以增強官場透明度的方式防範腐敗,中國何樂而不為?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v28fvlzd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