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楓逸審計要公開點名,更要嚴厲問責熱點快評
  □張楓逸
  中國地質調查局擅自前往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林業局所屬企業巨資興建三亞接待處……24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受國務院委托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做審計工作報告,一批頂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約法三章”要求的部門單位被點名。(6月25日《新京報》)
  公共財政的每一分錢都來自納稅人,公眾有權知道權力是否恪守邊界,有沒有揮霍和浪費公帑。公開點名違規單位,有力滿足了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對於當事部門也是一種警醒。去年,有媒體梳理了各省的審計報告,發現公開程度參差不齊,有的地方依舊處於“不點名”的狀態。審計署公開點名通報,無疑會起到導向示範作用,推動各級地方審計結果的公開透明。
  不過,公開點名的震懾力也不能過分誇大。此次點名通報之所以引人關註,主要在於首次就“三公”經費方面具體點出違規部委的名字。事實上,從1999年起,審計署就開始在審計工作報告中曝光部分發生違規問題的單位,隨後點名範圍不斷加大。
  尷尬的是,一些部門儘管一次次被點評通報,卻在年復一年的審計中問題依舊。縱觀近年來的審計報告,違規轉移套取資金、違規收費、違規招投標、私設“小金庫”、“三公”超標等“老問題”,在每一年的審計報告中都會出現,一些部委甚至成了連年上榜的“老面孔”。如此“老生常談”,不僅公眾有些審醜疲勞,就連被點名的部門單位也不會臉紅心跳。
  口水淹不死人,要讓有關部門痛定思痛糾正違規,必須依仗嚴厲問責。與提到問題時候的指名道姓有所不同,審計報告對於處理結果的表述往往一筆帶過,只有多少人受到處理的籠統數字。究竟相關責任人是誰,受到了怎樣的處理,公眾不得而知。
  有統計顯示,2003年至2007年,全國各級審計機關及派出機構移送給司法機關的案件,只有一半左右得到立案。倘若只是關起門來內部整改、行政問責,而不是依法追究責任,這樣的問責更像“罰酒三杯”,既不能懲前毖後以儆效尤,走不出“屢審屢犯”的怪圈,同時也辜負了公眾對於審計風暴的期待和信任,讓點名批評淪為一場秀。  (原標題:審計要公開點名,更要嚴厲問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v28fvlzd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